欲了解更多干细胞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7年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
我国干细胞产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现阶段我国干细胞产业领域企业数量不多,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主导品牌企业约10多家左右。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我国干细胞产业投资规模较小、多数企业的干细胞扩增与临床应用推广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资料图】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多家产业化基地,包括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华东基地、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天津基地、青岛干细胞产业化基地、无锡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干细胞产业化项目基地等。
2010年年底,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由国内27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一流科研院所、知名三甲医院、多家211工程重点高校、行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发起单位和理事成员单位,目的是促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大部分产业化基地的相关业务涵盖干细胞存储、抗体和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干细胞基础应用研究以及干细胞临床移植和治疗等业务,促进干细胞相关技术及基因工程药物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逐步推动形成新的干细胞研究和产业新格局。
当前国内从事干细胞产业相关的企业有数十家,如中源协和、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从我国干细胞公司上市情况分析,上市公司中并未有公司直接涉及干细胞研究开发领域,中源协和和金卫医疗都有子公司从事干细胞资源存储服务业务。
目前国内从事干细胞产业相关的企业有数十家,如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从我国干细胞公司上市情况分析,上市公司中并未有公司直接涉及干细胞研究开发领域,中源协和(600645,CH)和金卫医疗(00801,HK)都有子公司从事干细胞资源存储服务业务。金卫医疗2011年持有中国脐带血股份为40.9%,经营北京和广东省两地的脐带血库;中源协和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则拥有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我国很多干细胞企业还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是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我国干细胞医疗起步较晚,目前技术成熟度相较比较低,相比国外干细胞产品上市种类,我国明显较少。从干细胞采集与存储来看,我国业仅有7张脐带血库国家牌照。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浙江、山东和中源协和、铸信集团、聚康生物旗下等。
主要代表代表公司包括:中源协和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金卫医疗的中国脐带血库、上海市干细胞技术公司的上海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深圳市间充质干细胞库、以及山东省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等。
干细胞医疗行业劣势分析:
1、技术未成熟,商业化程度低
世界范围内,美国属于在该领域较为领先的国家之一,但是美国政府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认为,该领域还存在重要的技术障碍,需要通过更长的时间才能克服。
就我国而言,也有一些科学家曾在某国际会议上得过优秀论文奖,但多数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距离商业化更为遥远。如果将造血干细胞治疗、骨髓移植等纳入范围,那么中国干细胞治疗也不算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但是干细胞治疗的规范化比较晚,到2009年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基本没有产业化的产品,因此,大规模市场化暂时还比较遥远。
2、灰色地带,行业不规范
目前一些处在灰色地带的“干细胞治疗”在中国也不鲜见,例如一直为国内外媒体经常提及的国内某公司就进行了涉及脑瘫、脑梗死、II型糖尿病、脊髓损伤、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20多种疾病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这类治疗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这类治疗实施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审批,属于不规范的灰色地带。
3、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干细胞治疗的市场在不断扩大,预测目前中国干细胞治疗市场的年增长幅度超过100%。不论是临床研究的准入标准,还是干细胞研究的研发外包,甚至关联于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服务的机构,都将在这个产业链中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在目前发展的初期,及早的介入干细胞研究产业链中,将能够在干细胞产业爆发的下一轮占得先机。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明确和开发干细胞产业政策,中国干细胞产业已有的优势地位将受到一定的挑战。中国干细胞产业现在还在起步,行业蓝海的机遇与国家间竞争挑战并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在科学研究的推动下,国家政策有待不断明确和出台,让干细胞创新型企业享受更多政策红利。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鼓励发展干细胞科研产业。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现状,导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各行业的难题。作为高新生物技术企业,尽管公司通过申请技术专利等方式来保护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但仍不排除直接竞争对手盗用公司核心技术,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目前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但这些措施的落实力度还有待提高,在一段时间内公司仍将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