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商鞅学成事之道:商鞅变法成功的 3 个启示,助你成事

2023-08-04 07:12:32 来源:实用管理学

《资治通鉴》中商鞅变法的故事,我们很多人都知道。

这段故事,我们其实也可以多琢磨一下,这里面其实也蕴含了推动内部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商鞅的这套策略可以分为三步走。


(资料图)

咱们先还原一下《资治通鉴》这段故事。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 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 善。"

商鞅在朝堂上跟甘龙这个顽固派的对话,非常经典,翻译一下,大致意思是:

卫鞅想推动变法,朝堂内部反对,《资治通鉴》这里用了秦人,这肯定是夸张的,他们凭什么代表别人,他们怎么知道底层愿不愿意支持。

所以,面对反对声,商鞅对秦孝公说了几句话,有三句,至关重要,也是说动秦孝公变法的关键。

第一句:民不可以虑始,而可以乐成。

就是说,你要做什么事,你该做决策的时候,该独断专行的时候就要有点魄力。

你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跟这帮人解释也解释不通,他们也不理解你他们的境界,他们段位也根本不可能理解你,你说半天也是白费口舌了,这帮人只会吃现成的。

一个新项目,一个难搞的事,如果一开始你想让他们参与进来,在他们眼里,只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你只会把事情搞砸,除了要搞事,还得想办法搞人,最终往往还很难做成,他们还在背后阴阳怪气。

所以,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听大多数人的意见,跟少数人商量,自己拍板做决策。不要受那些普通人的影响,他们跟风吃现成的还行,支持你搞改革搞变法,在没有看到利益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支持的。

第二句: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这句话就是说品德高尚到极点的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世俗的人可以理解的。

同样一个人要做事,尤其是你想做点大事,也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

所以,如果你想做点大事,做点常人难以理解的事,很多时候没有必要跟周围的人商量,因为你周围的人,往往都是一帮俗人,又怎么能理解你的想法呢?

那么,我们领导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领导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想法。

第三句:智者做法,愚者智远。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由一小部分人领导的,而这一小部分人,才是制定规则的,而大多数人,只需要遵循已经制定好的规则就可以了。

同样的道理,这世界的礼仪规范也是贤能的人制定的,而那些没有水平的普通人,只需要照着做就行了。

所以说,作为领导,你要想做成事,你只需要制定规则,做好带头示范作用,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跟大多数人掰着手指头解释,你跟他们解释也解释不通,他们只会盯着自己眼前的利益会不会受损失。

这三句话,可以说是商鞅最后推动与秦孝公变法的非常有利说服观点,说服的领导者,有了领导的支持,商鞅变法就可以开展了。

商鞅变法的第一步,我们都知道,徙木立信。

商鞅让人在栎阳南城门放了一根木头,发布通告:谁能把这个木头搬到北城门,就赏他十金。

但是,大家被忽悠的次数多了,早就学油滑了,搬一根木头这么轻松的事,居然还有十金的赏赐,谁知道这帮狗官又搞出来什么政策割韭菜呢,不去,坚决不去。

大家虽然看看热闹,但是,一个一个的没有人行动。

商鞅一看,秦人都这么富了吗?十金都不看在眼里了?当然不是!那是被坑惨了啊!

都不行动,怎么办?加大悬赏力度,五十金,拿出来,当场兑现!

终于,有一个急用钱的人,觉得试一试为好,就算没有赏赐也无所谓,也不费什么事,于是他就行动了。

最后,这个人拿到了商鞅给的赏赐,没有扣个税,没有中间人扒皮。

这一下,大家明白了,国君这是请商鞅来 " 烧火 " 的。

别说那会儿,就是现在,有这么好的事,信的人也不会多,你没有内部关系,凭什么遇到这样的好事?就算是好事,排队也轮不到普通人呀!

所以,大家对商鞅有了基本的信任,很快商鞅赢得了一大部分人的支持,变法也顺利地开展起来。

但是,变法自然也会让一小部分人不满意,甚至给你搞破坏,怎么办?

标签:

推荐阅读>